这是第一篇我自己上来post的文章,而且是第一篇没有用word写完粘上来的文章。
       回来之后一直不愿意做论文,因为主题就是我们在那里的一年,我写不下去,也许是Joy说的那个强烈的reverse cultural shock,也许是其他的什么。这几天积极地想把这种情感转化成正能量,让我能高质量地完成论文。
       一回到国内我和其他所有一行回来的人一样受到了各种人的各种质疑,你们出去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提高?甚至有的老师,有的同学,有的学长会说,“真没看出来,没觉得你有什么提高。” 我对他们致以微笑,这里包含了对不理解的理解。
        这些天我在家--新疆,昨天周末出行,看着高远清澈的天,我跟爸爸说,在JSU我看到这样的天就想到了家,在家我看到了这样的天就想到了JSU。夜晚,为看到英仙座的流星雨一直仰望星空,幽兰微闪的星空被一到金黄色的流星划过,激动,震撼,来不及许愿,我想起了去年生日那晚我们被无情的警报感到了PLAZA一起仰望星空。
         每次害怕看这个blog,会伤感,会情绪化,会让人沉浸在那种淡淡悲伤中不能自拔,思绪会一直流连在图书馆,transition hall,dinning hall,gym,walmart。。那些熟悉又遥远的地方,那些令人怀念的笑声和鼓励。今天上来看到Joy说也许是最后一篇发来的博文,我就抑制不住不舍要留下什么,希望得以维继。
         用“美国杰克逊州立大学”在百度搜索,可以看到有人在问JSU怎么样啊,居然还有人回答说这个学校是阿拉巴马州的,我很难过,在下面进行补充,又看到了百度百科的此条,我在上面对此条进行了补充,添加了这个网站,希望能对更多的人有帮助。
         我们都知道这一年的改变不是谁用肉眼可以看出来的,就像这些人永远都不会看到我们的心一样,他的变化是微妙的,是奇特的,是永久的,是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维护去发扬的。我一直认为,人要遵从自己的心生活才不至于迷失,在外打拼流浪一两年要回到自己从小生长的地方看看自己的本真才不至于丢到自我,而JSU的一年深深刻在了我的内心,它的改变我将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诠释,论文还是会继续,题目依旧不改,我要告诉人们,什么是HBCU,什么是JSU,什么是中国交换生留下的,什么是中国交换生得到的! 
          这篇文章就说这么多,以后有新的进展和想法再继续说,这一定不是最后一篇。
     最后,祝我们回来的这批该干什么的都能干得好,过的顺利,实现自己的目标,祝即将到JSU的同学们尽快融入那里的生活!
    
爱你们的怡兰姐
 


7月10日的晚上,收到了一条短信,一个未接,一看原来是Ting发的,她告诉我她的F-1签证过了!当时我的激动和喜悦,一点不压于一年前自己签证通过的那个瞬间。因为从那一刻开始,那段在美利坚共和国的自我发现旅程,就真的这么开始了。当日的晚上,也接到另外一个同去交换姐姐的短信,她应该是和Shuai一起,在19日签证,相信她们一定会顺利通过。在Shuai回家的前一晚,我们在她宿舍给美琪老师打了一个电话,当时觉得时空错乱一般,把上一届的和这一届的大家,都聚焦在了同一个点上。没有地域的限制,亦没有时差的间隔,只有梦想的延续和最完满的祝福!

我们的博客

这或许是最后一篇我在Chinese Students at JSU博客上写的最后一篇博文了吧,有点长,有点舍不得。

很巧,前不久我本是在Google上搜索有关WUISL中国学生的信息,当输入完“Chinese Students WUISL”按回车键后,居然搜索结果的第一栏就是我们的博客。后来又直接输入“JSU Chinese Students”,那毫无疑问的,搜索结果第一栏还是我们的博客。O(∩_∩)O哈哈~

当时,感激呀,欣慰呀!我现在一直在网上搜寻SW的信息,虽然资源很少,但依然有一些特别热心的人士,知道今后的某一天会有一个素不相识但也依然对SW充满热情的陌生人,会有可能需要到一些他曾经的经验和分享,所以他们还是不嫌麻烦的写下了一些分享博文。

这也是最初我决定开始往博客上发表博文的原因,这也是在最后离开JSU后我依然决定写了三篇“写给临走之前的你/你们”博文的原因。大家可以从博客中看出来,我中文功底很不好,尤其不擅长写游记(总会记成流水账),又因为每次post英文版时也没有经过仔细修改和装饰,所以里面每一篇自己写的文章质量都挺差。但我这个人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就算自己知道自己差,也知道别人觉得自己差,也还是会乐意的把这种差表现出来!当然,我也一直安慰自己说,我的bottom line是,你们读得懂就行!O(∩_∩)O 因为我有一个更大的愿望:

我希望有一天,如同这一届即将去交换的你们,能因为博客中那些琐碎的记录,经验和和图片,不再对即将要去的JSU充满恐惧和陌生,不再因为各种繁琐的出国手续无人咨询而失落惆怅,不再因为对JSU生活“无迹可寻”而焦虑紧张。

我也希望有一天,当下下届或者一直对出国交换,对JSU抱有憧憬,或对美国抱有梦想的某某学妹学弟/学长学姐/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能在他/她们搜寻资料或许信息的道路上“有迹可循”,能因为博文或者经验谈里面的某某段落里,坚定信心,获取经验少走弯路。

但就算没有这样的人存在,没有人再想去关注,我也相信,这个博客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一群人在JSU的回忆的见证!它见证了我们那19/21/25 etc. 岁一年自己的变化,见证了在美国“游山玩水”的经历和感悟,见证了我们从各式各样活动中所学到的Leadership,Teamwork和Responsibility,见证了我们那一群人,从2011年8月到2012年5月,在充满自由的美利坚共和国的一个温暖的小镇里,彼此间的酸甜苦辣,起起伏伏和难以磨灭的如家人般的感情。

这,足够了。

谢谢美琪老师最开始就提出要创建博客的想法,谢谢George使用Weebly为我们创建了博客的structure和精彩的导语,谢谢逍遥哥哥上传的那些高清质量的图片,谢谢成帅哥那么精心准备的Sharing经验谈,谢谢在博客上发博文的怡兰姐,胡涛,和雅莲,还有我自己(哈哈,小自恋一下,别介意 ^_^)。

对于你们,真心希望,你们能一直记录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因为你们的今天,你们的当下,那些你可能不屑于记录的点点滴滴,很可能成为某个人或者某群人,在将来某一天,他/她们所寻觅的一份最宝贵的经验!Because of YOU,somebody can make a difference!Then please just do it

OCI

OCI(Office of Chinese Initiatives),一间简单而充满能量的办公室。如果没有那间办公室的存在,真难以想象我们在JSU的日子会是何等的不同和反差。美琪老师和翁姐,这一路走来,真的很不容易!可以想象,要在一个完全陌生且有一定排外性的国土上,成立一间华人区办公室,这是需要何等大的付出和努力才可以实现的梦想!我曾经在大一时加入了一个刚成立且非常独立有朝气的社团,社团里全是一群励志,有抱负,有思想的学哥学姐,跟着她们一起奋斗真的受益颇多,但最终还是因为各种压制和政策而解散了(当时Leader真的做了顽强的抵抗)。或许是因为先入为主,或许是因为那个社团在我心里太过珍贵,从此,我没有再参加过任何协会和社团,直到OCI。经历过那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反抗和斗争”,也经历过由于各种外界原因的“压迫和抵制”(描述有点夸张,所以双引了一下,但就是那个意思),真心知道,一个协会的成立是多么的不容易,要克服多少的外界阻碍,也知道需要协会成员多么的齐心协力,才可以让一个协会变得稳固,持久,让更多的人受益!所以,对即将走进OCI的你们:

Please be thankful and helpful!

真心感谢美琪老师的带领,翁姐的帮忙,和成帅哥的Leadership,让我们在OCI的帮助和支持下收获了那么多。

When you come back

最后,想和你们说,当你们明年回来的时候,或许你会感到异常的惊讶和震惊,因为这种reverse culture shock远远比刚到美国时感受的culture shock要严重的多(这也是这次回来一些去其他国家的交换生交流后得出的一致结果)。但我依然视这样的经历为一种宝贵的财富,因为这又是一段我在“写给临走的你/你们(1)--理性篇”中提到的“自我发现自我改变的过程”。换句话说,等你们回来,这又是一次“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探险之旅”!我走过了(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异常煎熬),而你们也即将在一年后走过,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请在待在JSU仅有的时间里,把每一天/一段时间都过的不同,过的与你国内的生活不同!这就够了。

另外,如果等你们回来后,依然有JSU咨询会,依然有美琪老师的北京之旅,那么请继续be supportive!那可以算作你们JSU交换的序曲,但我更愿意视为JSU交换的美好的结局。

结束了

我感谢你们,我感谢Ting(张婷),感谢Shuai(李帅),感谢即将和我见面的张楠姐,是你们让我在JSU交换的那一年,有如此一个完美而有意义的结局!希望我对JSU的那份思念和牵挂,会跟随你们,跟随那些纸张和物体,随你们漂洋过海,把我最诚挚的祝福,带回杰克逊,带回JSU,带回OCI,带给美琪老师,带给翁姐,带给华人教会里的弟兄姐妹们,带给我最敬佩的老师,带给我最喜爱的同学,带回到Transition Hall的宿舍里,跟随你们每天的脚步,分享你们的快乐,陪伴你们走过你们人生中,精彩的一年!

我亲爱的博客http://cjsu.weebly.com/index.html,终于要和你说再见了,虽然我万分不舍,但我知道我不能如此自私把这一切占位己有,我知道下一届的他们也需要用你来记录他们的生活,编织他们的专属回忆,我知道你一定会有新的篇章,你一定会有更精彩的故事!我会继续关注你的。

我亲爱的One year experience at JSU,谢谢你在我那一年里给我带来的惊喜,感动,眼泪和笑容,谢谢你在我人生中,在我的信仰和梦想里,扮演了一个如此重要的角色,谢谢你依然矗立在那里等待更多的人并为他们的生活带去不同!我不想和你说再见,事实上你对我的改变并没有让我有任何机会和可能和你说再见,只是,又在一个人生十字路口上选择的我,或许需要更多自己的时间,去把我的下一个梦想完成!如果真的一切如我所愿,那么等我再次踏上那块土地的时候,我一定回JSU去感受你的存在和回忆!你开始在2011年8月15日,但就是因为那几位可爱的女孩,因为在网上一直通过邮件和QQ咨询的来自不同省份的他们,让我和你的陪伴,到今天,才结束。

最后,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希望有一天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朋友:

Tel:15210517159

Email:[email protected]

微博:joy_yang1990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468697730

Skype: joyyang1990

QQ:1158815967 (使用期暂停半年,最好邮件联系)

人人网:杨熙 (同Q,使用期暂停半年)

希望明年再见!

杨熙 (Joy Yang)

那一年,真的很美好!谢谢你们!^_^

 
JSU一年,我最大的收获
这是第二篇,如果您没有看第一篇的,请先跳回去先看完第一篇吧,谢谢!

选择 & 理由

回来以后,很多人都会问我很多类似,我却不知道如何去回答的问题。比如在那边怎么样?比如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当得知我信主以后,惊讶的问为什么?或者一个劲使用各种知识反驳我的信仰,或者和我说有信仰的人是好的。当得知我打算继续申请回美读MSW时,很多人都会好奇社会工作是什么?我怎么会选择那样一个冷门专业?以后有什么打算?等等。

我首先谢谢这些问题,谢谢问了这些问题的你们,是你们的好奇和关心,才让我有机会,一次次去整理那一年的点点滴滴,让我一次次去细细品味JSU所带给我心智和观念上的改变,让我从方方面面的更深刻理解到在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我的信仰和我的梦想!

说到申请,本打算去找中介,于是自己挨家挨户的跑了8家,但只有一家让我满意,于是果断决定自己DIY。在这从找中介到自己DIY的过程中,我一遍遍在质疑自己,否定自己,每次都被中介问的各种硬性条件(如分数)和各种高档排名而忘记了自己最开始想申请MSW的理由,也在学校的海量信息和与Admission Office交涉的无数封邮件里迷失,不知道如何去写一个真实的PS和CV,当然,也在每日忙碌的社交和准备工作中,离主的国度,越来越远!但今晚,我终于在主的指引下,无意遇到一位成功申请到WUISL的姐妹和她令人感动的故事,让我终于又捡回了当时在JSU的自己。

我想说:我的见证,就是我选择SW的理由!

我想说:我在JSU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了我自己的信仰和梦想!

我的信仰

2012年4月29日,这是我这辈子都不会忘的日子。因为,那天,我重生了!

记得28日晚上我们一群人围在桌边,面对离别,大家感慨万千,也在怡兰姐的“逼迫”下,我哽咽的做了一个简单的见证,事实上,在此前的最后一个团契里,也做了一点。虽然每次说到都很简单,但是:

谢谢你们,曾经都在我身边,曾经都陪我,一起流泪过!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晚美琪老师对我的拥抱,眼泪,和祝福;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天当我穿着白衣,看着坐在台下眼睛红红的你们,当时心中的感慨万千;

我永远不会忘记,当圣水浸透我整个身体,洗去我那个腐烂的生命,赐予我新生的希望;

我永远不会忘记,似乎自己已在神的宫殿中,从心底说出的那句:“Yes,I do!”

也永远不会忘记,Jackson First Baptist Church所有华人带给我的帮助与支持,和一路陪我走过的你们!

从那晚开始,我告诉自己,在这接下去的一年或者两年内,我不会再提自己的见证。因为我在等,等天父对我信主后生活的做工,等我的第二次生命在主的爱和恩典中慢慢成长,等我再次踏上那片自由的国度。那时,我一定要再次回到Jackson,,再次回到那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华人教会里,在所有曾经帮助过支持过我的华人面前,不再带有任何忧伤的,说出主,对我的生命的改变!做一个第一次最完整的见证!

所以,朋友们,很抱歉,我可能没有办法详细回答一些关于我如何找到自己信仰之类问题。

但是,我想说,或许我的信仰,在你世界里,有些荒诞和匪夷所思,但是,对于我,它是我的整个世界!所以,请不要再以任何形式和方式,去劝诫,或者反驳。因为我已经在神的国度里,得到了平安,喜乐和幸福,因为我已经在主的爱里,得到了世间最伟大的,最不离不弃的爱!既然这样,那么作为我的朋友,请你祝福我吧!

这是我第一次在这样一个空开场合里,那么大胆的说自己的信仰。我本不想,也觉得没有必要,但是如果这样一个类似于public statement能减少一点你们对我的疑问,问题和担心的话,那么我愿意这样做。虽然很多问题,我还是没有办法回答,但我可以坚定的说:

在神的过度里,我很幸福!我爱的我的弟兄姐妹,我愿意一生一世跟随主,我原有用主赐予我的不同,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这就是我为什么选择SW的原因。

我的梦想

对于很多人,SW只是一个在众多选择中可选择的一个“专业”,是“专业”就往往避免不了,要像高考填志愿一样,考虑到一个“专业”的就业前景等问题。我没说这个不重要,这个很重要,但这对我来说,不是最重要的。

SW对我来说(或者它给我的priority),它是我的梦想!It is all about my dreams and passions! And I have to live with my dreams, or my life would be nothing but bullshit!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每天都能从事着自己所热爱的领域,还有什么事能比这件事,更令人兴奋呢?那些在工作时,所遇到的一切麻烦,冲突和杂事,又怎么会让人成天一蹶不振,怨声载道呢?因为梦想,是用来捍卫的!这就是为什么说“要么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要么喜欢自己正在做的事”!

曾经谈梦想,觉得不可思议,痴人说梦。但JSU一年,让我深刻体会到,我对于自己,对于生活,对于生命,对于社会,哪怕对于世界的最真实而持久的满足和幸福,是来自于一份敢直面如朽木般自己的勇气,一份知道自己哪里都不好但依然愿意接受自己的包容,和一份愿意也相信自己将会变得更好的坚持和信心!但,这一切,只有一直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才能与自己,走的如此亲近和不离不弃!

而那时,当你一直与你的梦想,形影不离,不离不弃的时候,会发现,上帝为我们准备的那个丰盛的生命,是如此这般充实,这般绚烂,这般让人感恩!

这次回来了,我意外接到了一个电话,那是一个我大一时在打工子弟小学做愿服务时,教的一个女孩子。她居然还叫我“老师”,在得知我要继续申请留学后,便急忙说要逃课过来找我。我当时眼泪刷的一下,就下来了,百感交集。真没想到,两年前的那几个周日,居然还能被她一直记着。前几天,被邀请加入一个“回忆当年”的群,里面是我在JA做志愿者时带过的一个班,他们现在毕业升初中了,所以建了一个同学群,每个人的群的名字,都是“忆当年某某”,我的就是“忆当年老师”!当时看见这个名字,真是又气又笑,感觉我已不在人世了一样。但是,现在想起来,曾经的点点滴滴,依然历历在目,发现一个人如果能在另外一个完全陌生人的生活中,扮演过一个很普通但对他/她有帮助的角色,也是一件令人满足的事情。捣乱的你们,可爱的你们,天真浪漫的你们,一直为你们祷告,你们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To Ting and Shuai

对于Ting和Shuai,很开心在你们这路上能帮上一点小忙,其实我是很自私的,每次帮你们的时候,都会让我感觉又再次回到了JSU一样。用Ting的话说就是,在你们身上,我在延续着自己的那个梦想!或者,哪怕只是简单的和你们待在一起,都能使自己感受JSU的美好。明年,我等你们回来,等你们回来专心听你们那一年发生的一切,见证JSU对你们的改变,

听你们讲,你们那群人的“专属幸福”!

我会在这里,一直为你们祷告!

待续。。。。。。

Joy (杨熙)


 
写给临走前的你/你们(Specially To Dear Ting and Shuai)

伴着北京近期的阴雨绵绵,我们都在迎接着六月的尾声,七月的骄阳,八月的离别。感谢美琪老师一路的帮忙,感谢国际合作处老师的一路操办,Ting终能如愿到JSU学习音乐,Shuai出国手续也只差学校通知书和签证了。似乎你们今年出国的历程好像要比我们去年来的周折和“艰辛”,但一切最终都已如愿。记得那天Ting兴奋的和我说,当她拿到护时,才真感觉自己终于要走了,要出国了!是的,这种真是的存在感,我也有过,真的就要走了。

回眼望去,离开并不容易。记得一年前那个时候的我,很固执勇敢的拒绝了所有要送自己的人,独自拿着大大小小的箱子就这么走了。走的时候才发现很多所谓理想化里的坚强,终究抵不过现实世界中的残酷。那天凌晨五点,北京下大雨,当我把所有的厚重的行李一个人搬上出租车以后,全身都湿透了。我当时望着清晨湿漉漉还依然清澈的北京,我哭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当时那种淡淡的一个人的难受和眼泪。不因为留恋,不因为害怕,好似是因为感动,为那些个在各种学院到学校面试和笔试的日子,也为那些个每天都熬夜在Word文档里打各种材料的日子。想必你们今天也是。我理解你们当时为了忙出国材料而过着每天混乱而忙碌的生活,理解对当时一会又要求补充各种文件和资料的无奈和急迫,更能体会到你们现在即将要走的期待,兴奋,和丝丝的紧张。还好,你们都即将行在路上,心归远方。

You & Individualism & American Dream
其实当每次都向你们手舞足蹈的描述那边有趣的生活时,我偶尔也会感到心虚。毕竟我一直是一个Idealism的拥护者,怕自己渲染的太好让你们有落差,怕你们去那边以后会失望和失落。但我依然还是非常乐意去“孜孜不倦”的描述,去表达,虽然我深知那里不是天堂,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但我一直坚信着一个思想:Everything is up to you!也正如美国浪漫主义所奉行的哲学思想一样:Reality is essentially spiritual and mental. 很多事情都是客观的,只有不同,却没有好坏美丑之分,但反应到每个人的感受和想法就都有不同。如果你的心,是美丽的,那么祝贺你,你的生活也是多彩的!而我知道,你们都是用心生活的人,你们都是乐观善良的女生,你们的生活,也一定会充满精彩!

但我还是会一如既往的建议你们,慢慢尝试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大胆的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去沟通,去交流,去感受,无论是和老师还是和你的同学或朋友。然后你会发现,从《美国独立宣言》中体现的“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到富兰克林在《自传》中所体现的“All people can succeed through hard work and that all people have potential to live happy, succeful life.”的“美国梦”的思想,再到从十八世纪超自然主义哲学思想所奉行的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ity ,再到“美国文学之父”爱默生所奉行的“Insist on yourself, never imitate. Trust your own inner voice.”的自力更生的思想,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Individualism 和American Dream基本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他们每个人身上普通的生活事迹,个人故事,却总会将你的生活注入无限的感动,激情和梦想。慢慢的你也许会学会去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去用娱乐去平衡生活,去对周围的人都充满热情和关心。

虽然现在回国了,但我依然和那边曾经在班里交到的几个很好的朋友定期邮件联系着。有的现在依然每天都用心在Medical Center工作,有的依然从清晨到晚上都在舞台上重复着自己喜爱的话剧和台词,有的也通过各种机会去到了朝鲜和澳大利亚。我每次接到这样的问候邮件时,我都异常的兴奋和幸福!因为他们一直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在奋斗,因为他们一直都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因为他们一直决不以忙碌当借口而忘记关心已经走出他们生活圈子的人。

这也是我在那边学会也在继续学习的一种生活态度---------再忙也应该抽出时间去关心一些可能已经走出自己生活圈子的人,哪怕只是邮件,哪怕只是短信。(Tips: 所以记得每月给国际处老师发封邮件~~哈哈)


期待
当你们刚去到那边,你可能会被杰克逊带给你的新鲜和干净所吸引,蔚蓝的天空,葱绿的大树,明媚的阳光和黝黑黝黑的美国人,对周围一切充满未知和好奇。每天都期待你美国室友的到来,渴望去上课体验不同的教学模式收获知识,被食堂玲琅满目却又都不知道如何称呼的菜肴所吸引,去结识同去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交换生和华人,去教会里体验团契,牧师,圣经,诗歌带给你心灵的慰藉和安心。这一切都是美好的,这一切也即将发生,这一切会成为你在那边生活的新的开始。

当第一个旅 游季来临时,你们可能会一起抢购机票,一起“几人行”的去到北美的某座城市体现美剧里的浪漫情节,可能无时无刻不再找China Town,可能每天都在各种美式建筑中暴走,可能感受到可以在马路上闲逛,乘坐公共交通的喜悦,但或许到最后,当你提着行李返回到杰克逊小镇时,你却感到无比的亲切,欣慰和安全。殊不知,杰克逊这个小镇,曾经几个月前的对它的陌生和不屑,现在都通通转换为一种感情的寄托和来源。


迷茫 & 突破
但是,慢慢地,你可能会开始想念的你的家人,想念你在大学里和生活中所结识的朋友,老师和同学。你可能会为上课听不懂而紧张烦躁,你可能会对JSU并没有给你一个你一直所期待如电影般的北美生活和标准美语而失望。但最重要的是,你可能慢慢的会发现那边生活单一,单调和简单,尤其在我们大家都早已习惯中国式的各种娱乐形式和人多的环境以后,你可能会越来越会发现自己有很多用不完的时间,发现自己早被中国式“告诉你学什么你就学什么,告诉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的模式 所同化,居然不知道如何去依靠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思维去使用那么多多出来的时间,居然不知道在没有任何人再去左右你的生活,当你自己完全自由的时候,该如何 有效率而充实的享受生活,有时你可能甚至会期待有人能如老师和家长般干预你的生活。

这时候,我想告诉你,你真正的转机来了!这一年体验的精髓来了!那是什么?每个人对这个答案都有自己的见解,对于我而言,那是----------学会和自己相处!学会在没有任何负担和别人干预的情况下,真正去体验,去享受,去思考生活!从而知道自己存在,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和目标。

这说起来很虚,很空,但是就是平时我们看来如此虚的东西在那刻变得真实,变得让你手足无措。在国内的环境里,有时我们没有条件,有时我们没有时间,去思考那些看似很虚却最根本的东西。我们总在被国内各种大浪潮所填鸭,被推动着不得不前进,从中考,到高考,到大学里各种社团,证书,奖状。。。。。。。但有时那都是在别 人眼中的“完美和应该”,却不是自己眼中的“梦想和激情”。现在我终于理解当时在看《西方哲学史》中那种“学以致知”的思想,是如何与中国哲学所秉承的 “学以致用”的思想所大相径庭。所以,当你感受到生活中只有自己,只有时间,只有简单的时候是,改变和思考的机会来了!那时候,你可能会慢慢的思考然后发 现你自己是谁,自己的价值观和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很多时候你会想不通,很多时候你会很迷茫,那么,就去找别人去聊吧。去找老师,去找同学,去找哥哥姐姐,哪怕去找一个过路人。然后从和不同的人交流中,你会发现你曾经你世界和生活所未知,所惶恐的一切,有时已在别人眼中成为过去,历史和经验,不一定非得去借鉴,但至少你会发现生命的多种可能性。由此带来的是各种生活价值观,生活形态和生活意识,和心态的改变。你可能会被他们的坚韧所鼓舞,会被他们的热情所感动,会被他们大无畏精神所震撼,而在这一次次思想和精神的碰撞中,你也会慢慢再去发现一个曾不被发现的自己,那可能就是你的潜力和未来!


Friends or Family
这次回国后,我与曾经一届出国的同学(去法国的,爱尔兰的,俄罗斯的,台湾的,香港的)都用心的交谈过一年给他们最大收获,每个人当然各有不同,但总结下来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是:“一开始去到那边基本没有约束的和简单的生活常常让我们感到空虚,寂寞和失落,但还是在心态的调整和学习中慢慢发现体现了 简单纯粹生活的快乐,当刚刚适应了那种简单,学会让自己真正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主人,学真正去用心认真生活的时候,就回国了!而回国的reverse culture shock远远比出国时可怕的多,因为我们不得不再次妥协于某些政策,原则和人情世故,似乎又要再一次被高速的,各种大浪潮所推动,迷失自我。”其实如果 能有这种感触,说明那一年没白去,至少心态变了,价值观也变了,而这份收获远远比过去学了多少知识,拿了多少个A来的更为有益,因为它给你带来的,是质的,长期的改变,而不再是论次数的量上的积累。

说来很有趣,出国前我和她们不熟,回国后我们大家都渐渐变成了好朋友,因为只有“圈内人”了解其中的酸甜苦辣,更别说同去一所学校的我们的友情了。所以最 后一点我想说的是,到那边交的朋友,如果你够幸运,可能一交就是一辈子。因为你永远都无法想象到,一群人被全部集中在一个优美的小荒岛而与之带来感情交融 的力量有多大。那一年发生的事和与之给你带来心态观念上的改变,你都永远无法再让不是那一年和你在一起的那群人之外的人去理解,哪怕是你的父母,哪怕是你 在国内最好的朋友,哪怕是你的恋人,可能都依然无法理解。因为每天你所看所感所想,对于你,对于同去的他们,都是第一时间的一手资料,那是来的最直接最快 捷的带有丰富感情的第一反应,这种反应会直刺你的神经,深入你身体细胞里的每一个角落,留下痕迹,而当你再通过打电话,通过聊天再告诉它人时,那种最直接 的视觉和感觉的刺激已经缺失了,他们所获得的二手资料,比起你感性的一手资料来说,变得更为客观和理性。

所以好好珍惜在那边的朋友!我不知道你们之间又会上演着何种故事,但我知道那些故事应该有苦有乐,有哭有笑。不要期待你们永远没有矛盾,不要期待你和谁都 可以成为最好的朋友,因为有人的地方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简单和纯粹。但是,你们在关键时刻一定会互相帮助,在各自悲伤时一定也会尽力去安慰,在存在各种 分歧时还是会决定同心协力,在失败时大家依然充满支持和鼓励!最最美妙的是,在一年后你们即将离别时,你们曾经所发生的一切,争吵,欢笑,眼泪,委 屈。。。。。。都将在离别的思念和不舍中,变得格外美好和珍贵, 为那段且美且行的回忆,只有曾经的他们与你共有!那段十来个人在饭桌前你一言我一语Buffet情结,只有她们与你共有!那段在阳光下拥窝在Van 里层叠式坐姿的经历,只有她们与你共有!那段并肩前行的情同手足的感情,只有她们与你共有!那段唯独他/她能正在了解你,有时甚至比你自己还了解你自 己的如家人般的感情,只有她们与你共有!

这一切,我们都经历了,你们或许也都即将经历。

Just be brave and open-minded!

待续。。。。。。

Joy (杨熙)






 
北京时间: 2:54am   杰克逊时间:1:54am

       回到北京的第一个晚上,由于时差关系,我醒了。满脑子像过电影一样放映着过去的十个月,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一并涌上心头。在这样一个宁静充满思绪的夜晚,也只能对着电脑记录下心情。

       2011年8月14日,是我第一天来到JSU(杰克逊州立大学)。密西西比的艳阳刺的我睁不开眼睛,整个校园充满了古老校园的气息,大片的绿色草地和一栋栋红砖的教学楼。打开宿舍更是被硕大的两人间宿舍所震撼,24小时的热水淋浴,坐式的卫生间,这是在中国接受了20年教育的我想都不敢想的优质宿舍。我的室友是一个性格直爽,善解人意的黑人女孩。刚开始我还不习惯她飞快的语速,总是一遍遍的叫她重复,到后来,我也可以用英语和她开调侃玩笑了。

       在来之前我就知道JSU是一所黑人大学,可是来了之后才知道我之前对黑人的了解少之又少。学校里的餐厅,银行,健身房,学生活动中心的服务人员,我的同学老师基本都是黑人。他们有着美国南部特有的礼节和生活态度。他们总会在回答完你的问题后加上 “小姐”“先生”“夫人”“老师”等敬称,他们总是在你需要帮助时不遗余力,他们没有中国人的委婉,总是希望你能有话直说才不会曲解。

       我在JSU近一年的学习和生活,让我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至于现在的我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才可以与国内的生活再次接轨。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语言方面。虽然我本科是英语专业,自诩和外国人交流不成问题。可是密西西比同学特有的南部口音让我充满了受挫感。刚开始只能一遍遍地请求他们重复,可是后来,听到熟悉的南方口音觉得无比亲切,自己说起英语来有时也会带着Rap的节奏。而整日在英语环境中的熏陶,已经让我产生了英语的思维方式,做梦时都会和别人用英语对话。在回中国的飞机上,总是需要克制用英语回答乘务员的冲动,硬生生地将“coffee,please”咽了回去,改口“咖啡,谢谢”。想着回来后不能天天自然地说英语,就觉得无比悲哀。

       作为学生,最大的提升应该是在学习方面。由于这所学校是小规模的黑人学校,不像国内的老师一个人带着十几个研究生,他们对学生的照顾和关心更全面。我在这里选修的社会学的课程,教育学的课程还有西班牙语的老师们,对我的帮助都非常大。他们特别地照顾中国学生,当然不是说因为你是外国人,就对你降低要求。由于从小在中国受教育的环境,我们特别善于考试,每次都会有不错的成绩,可是这些老师不仅注重你最后的考试成绩,他们会在平时经常的提问中国学生,每次我的西班牙语老师总是给我最难的问题,在当地学生都答不出的情况下寄希望与我。这样的挑战让我督促自己一天都不能懈怠,认真的预习复习。而我的研究方法和宗教社会学的老师,柯森博士,他是一个退伍军人,有着极其严格的教学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每次他的作业我都要做出一沓的英语论文。以前在国内对引注特别的不注意,而在他的课上我不仅养成了论文引注的习惯,而且学会用一些软件和工具实现快速方便准确的引注。而柯森教授对我的鼓励也让我对学习充满了动力。他帮助我一起申请了IRB(学术委员会)的同意书,还细心地帮我修改论文,连其中的句式语法的毛病都细细地帮我挑了出来。在他的课上我完成了一篇30页的英语论文,而且也许还可以在美国的期刊上发表。然而,这一年中,我最幸运地是认识了格瑞芬教授,她对我像对自己的女儿一般。在我回国之前,她开了近400英里的车带我去周边的城市旅游,还带我去她家做饭给我吃。

最后在我上飞机的时候,她竟然没有告诉我就到机场来送我。这样的情谊让我一生难忘。

       在生活上,美琪老师一家和温翁姐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帮助。由于我们都没有车,也没有便利的公共交通。平时我们出门都是她们开车带我们出去。周六日的时候美琪老师还会带我们参加不同的活动,体验美国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平时,每个周五我们都会开一次例会,解决大家的问题,老师就算自己的工作再忙也都会为大家排忧解难。要是没有美琪老师,我们就不会来到JSU,就算来到这生活的艰难也是不可想象的。而这里的学校的生活条件也是非常优越的,不仅有样式丰富的餐厅,还有器材齐全带游泳池的健身房,不仅有硕大的宿舍,还有空间充裕的安静图书馆。来到这再回中国,对资源占有的紧张感再次袭来。

       除了学习和生活外,我觉得连思维观念都发生了变化。消费观,审美观,价值观都和从前不太一样了。在假期,我和同学们一起走遍了美国的东西海岸,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丰富多彩的事物。从一开始我们总是勤于换算美元和人民币的兑换,到后来觉得一分价钱一分货,美国的东西就得按美国的钱来计算。而见过了黑人的肌肉,健硕的身材,回来后似乎对小白脸失去了兴趣。从前总觉得自己有很多不可以做到的事情,而现在充满了力量,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总而言之,这一年的JSU经历对我的影响不是一张纸两张纸就能说清楚的,他们都会在我的生命里刻下印记,影响着我未来的方向。我要感谢美琪老师和JSU中国办公室给我带来的这次机会,也感谢这一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们,我们的情谊将永远留存。

怡兰
                 

 
Picture
就这么精神恍惚的,不知不觉的已回国两天了,第一次在如此熟悉的环境中,感到不可抵御的陌生。

不需要闹钟的提醒,每天就很自然早早起床,不知道是时差,还是潜意识里期待那边的人facebook在线;去食堂,本以为会爱上那里的食物,但却不自觉地 去喝可乐,可乐里要加冰,晚上去买菜,然后生吃,并很热情的和打饭的人说谢谢,搞得人家一脸雾水,也不知道早餐要吃什么,我想念cereal,想念 egg,想念french toast,想念 pan cake;一打开网页,直奔Facebook;在学校里行走,心似乎只有见到同去的交换生才会砰然一动;眼睛,似乎也是只有见到曾经一起去的我们才会迸发 出亲切和温暖。不想和别人讲话,却又讲个不停,尽管我自己都知道,那只是为迎合必要的礼节而做的自我强制;和很多人一起吃饭,无论何地,何时,却都是曾经 我们每个早晨,中午,晚上一起在dining hall里吃饭的回忆和欢笑;在宿舍里和室友说说笑笑,举手投足间却是曾经和Evon一起在宿舍聊天,看电影的幻想;见到熟悉的人走过,总是忍不住的热情 的说“Hey How are You?”然后一个词才刚出口就急忙捂住嘴变成“Hey 你好吗?”,然后给对方惊愕的表情一个大大的拥抱;每次打开电脑,总会不自觉地想杰克逊现在是什么时候了,或者现在和国内有时差吗,尽管自己早已不清楚, 那个“国内”到底指何地。

依然清楚的记得,那天泪洒机场的场面,至今依旧如此感伤。曾经一个人离开老家昆明到北京,无论是在安检时刻和我家人亲戚说再见,还是在学校门口和我妈妈说 再见,尽管有不舍和难过,我都没有流过眼泪,因为我知道,我只是暂时的离开,马上就会回去的。后来一个人离开北京到美国,在面对我的室友和朋友在身后站成 一排和我说再见的时候,眼泪一直在眼睛里打转却并没有哭,因为我知道,我一年以后就会回来。但是那天,在机场,和那么多人一起走,却哭的泣不成声,泪如雨 下,我至今都无法忘记当时李楠姐和曹云姐的眼神,想到她们两还要自己一个人走,李楠姐还得一个人住机场,想到George依然得一个人留下来独自面对我们 这一群人的离开,想到Chris以后不能再和我们这帮人一起谈天说笑了,想到。。。。。。心,莫名的难受,呼吸就这么肆无忌惮的哽咽了。我一遍遍的在安检 时和她们挥手告别,眼神里,真心的说着“珍重!”。毕竟,对于大家而言,这一别,不知何时再见,就算再见,也不知道能不能依旧是曾经一群人的总和。

收到很多和自己说再见保重的外国朋友的邮件,我每次都会安慰他们说即将有新的中国交换生了,他们都说“it won’t be same”。那天在群里海燕姐也说,我们这一年,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是的,我也想和你们,曾经我们一起走过杰克逊那一年的人说,在我的生命中,你是不可 代替的!

刚和George聊天他才说,现在感觉很空,像放电影一样。我也是,每天都在放电影,不可控。昨天见到雅莲,紧紧地拥抱了一会,晚上总会不自觉地想跑去她 宿舍一起睡,刚才在线上遇到怡兰姐,一直拉着她说个不停,拽她出来吃饭,也希望在校园里看到陈帅哥的身影和他那个标志性的犹豫的笑容。我想你们!

我不知道这样的伤感要到什么时候会结束,或许很快,或许很久。在曾经那上百个日日夜夜里,时间就这么天衣无缝的把我们大家聚在一起,有笑,有哭,有快乐, 有争吵,但至今回忆,一切都是美好的,或者说,美好的记忆总是不自觉地被过滤出来,浮现在记忆的大海里。那一年,真的值得我用心,去珍藏,好久好久。

亲爱的你们,希望大家都能尽快开始自己正常的生活,希望你们都能在你们各自的生活中继续追梦,希望你们依如新生的婴儿般,无畏的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大家,珍重!

杨熙

This is your new blog post. Click here and start typing, or drag in elements from the top bar. Add Comment  大家,珍重! 05/02/2012 0 Comments   Edit | Settings | Delete Add Comment

 

 
Picture
在JSU学习这个词,让我学会了更多词的含义----team work,dress code,dress up,oral interpretation,cosmetics,dress,skirt,heels,and ladies and gentle man!

Presentation,应该对大家不陌生,尤其对英语专业的同学尤其不陌生,回想大一大二的生活,第一个词就是这个。而来到这里,学业上的内容,也基本围绕这个词而展开。我感谢主在我生命的不同阶段,为我安排不同的事情。记得曾经大二有开一门专选课,叫西方礼仪,里面介绍不同西方礼仪以及化妆等内容,当时出于各种原因,我没选。现在知道,原来我对那个课的空白,是注定要来这里填满的。

一直挺喜欢“说”的,那或许是演讲,那或许是interpretation,那或许是presentation等其他各种形式,但曾经总是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一直没有真正去触碰它。而且在国内似乎也没有专门关于这个专业的具体设置,就算有,自己大概也不敢选吧,因为会有很多人,你学出来干什么呀?来到这里,上学期还考虑要选一些回去能转学分的英语课程,但是逐渐被do what makes you happy这样的文化所影响,这学期的课程基本都是自己喜欢的,英语专业的只有一门课,虽然我知道,回去以后应该会有很长一段时间要为转学分而忙碌了,但是,受益匪浅!果然,成就你的事情,都是你无法计划和预料的。


Picture
有门课是oral interpretation,这是演讲专业课的高级课程,我歪打正着的选了,它给我的收获和影响,远远不是几段文字能概述的。其实上学期我就有选一门专门关于怎样演讲的课程,但都是书本内容,实际演练一学期也就两次,最后还得忙于背诵课本,关于交流,演讲的基础知识,不免有些失望,但这学期,当真正实践类的课程莫名其妙的来临时,还真得感谢上学期的书本。这门课并不是理解上的口译。我们每次上课都在这寂静而宽敞的舞台里,全班十多个人就做前两排,然后男的穿的西装笔挺,女的也要穿的像职业女性般专业。在这个舞台上----

学会美国一些的舞台文化,站姿,出场,结束,鼓掌;

学会了一个人站着灯光下,穿着一身黑裙,拿着black binder在那绘声绘色的演讲;

学会了和同学们一起气势恢宏的去interpret那些极富有感情色彩的诗歌与文章;

学会了美语的断词,语音,声调,寒暄和鼓励

学会了gentle man 和ladies的真正含义;

学会了前一秒还在舞台上,作为一名“职业女性”般专业,正式,严肃的讲说,下一秒下台就“没有女生样儿的”和大家疯狂的大笑,玩耍,追打了;


Picture



学会了如何去“正式”,衣着,站姿,手势。

学会了一定要做自己特别喜欢的事情。Its all about PASSIONS!

而这些改变都是有益,艰难而潜移默化的。

我是一个长得不好看,身材也矮矮胖胖的女生,在生活里也是非常神经大条型的,过的比较粗糙,女性特质都没有。习惯了穿运动休闲服,也没想过要去打扮,去穿裙子,去修饰脸部皮肤,能穿,舒服,就可以了。


但是这个课程总在强调“You all are in the president campaigns. So make sure you dress and behave properly”,就这么久而久之,我从曾经喜欢蓝色到现在无可救药的喜欢黑色,从曾经总穿裤子到现在逐渐学会穿裙子和高跟鞋上台,从曾经无视自己的脸部到现在逐渐喜欢涂一点淡淡的粉底了,从曾经总喜欢休闲服到现在更倾向于买一些正式装,如老师所说,每时每刻都做好做presentation的准备。

另外一门课是social work,这是美琪老师推荐我选的,莫大的感谢,在离开之前还能有幸接触到这样一门知识含量丰富又符合自己兴趣的课程,我也正期待着,看它能作为生活的一 个转折。交换的意义,在此时,显得无比重要,眼界的开阔,可能有时会带来人生方向的全盘不同。



Picture
学会了做research,看journal,做references, 以APA style 写作;

我学会了按照老师的syllabus去学习,而老师在课上会讲很多关于生活,职业等各方面无边界的话题,但从来不提书本,只提考试!“for the book, I am not gonna do the lecture about it. Just make sure you pass your test。”

学会了做presentation不是只有ppt,事实上来到这里以后,一次ppt都没有用过,每次都是一起做海报,做flyer,做gift bag,演skit,做那些手工制品,而不是电子产品。所以在附加分的选项里,ppt的加分是最低的。而且一定要计时,超时的结果就是直接下台,没有商量。每次老师也都会根据他对于presentation那一页纸的要求,给每个组,每个人comment,scores and bonus。

学会了和不同的人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我们组员,有的是家里面有三个孩子的五十岁的母亲,有的是一个正在怀孕的单亲母亲,还有的是已经换过五种专业忙于无数种工作的女强人,有的是曾经辍学八年现在又开始读大学的有为青年。我在里面,显得很普通,因为在我们班里,我是唯一一个地地道道的学生—按部就班的上学,读书,写作业。曾经我觉得我的生活,相比起那些从小到大成绩优异的同学,已经不一样很多了,但是现在一接触发现生活的不同,生活的丰富,总是没有上限的。每次和她们交流,都感觉自己被带到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思维开阔很多。世界是如此的精彩,我们不知道的领域又是如此之多。

我只能说,这的课堂,这的人,太鲜活,太可爱了。

还有这里的鼓励教育,每次在小组讨论里,她们要改正某个人的观点,一定会在建议之前和之后非常肯定的告诉你“but your idea was really good”。当每次下课或在校园里不巧遇见,他们也总会说“you did a really good job,Joy!”当然我知道那只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不是实话,但是这让我学会了去用不同的话语去真心热情的称赞别人,那绝不是恭维,而只是习惯性的看到一件事或一个人好的一面,并真心鼓励着



Picture
其实这是一个公共博客,本不应该写这么个人的东西,但我真的愿意把这份大大的收获和即将来的交换生们或关注出国留学的同学分享,希望做一种参考。

对于文章中没有经过翻译的英文单词和句子,请大家多多见谅了!只能怪我翻译功底太差,虽然我可以找到相应的中文单词和翻译去对应,但总觉得还是失去了英文表达本身具有的那份隐含文化背景和内容,所以选择保留一定的英文版了,希望大家多多包涵。

三月的尾巴,
四月的前奏,
湛蓝的天空,
徐徐的微风。

杰克逊的夏天,
悄无声息地来了;
校园中的清新,
饱含浓浓的绿意;

和那微风共舞的,
和那蓝天为伴的,
或许是,
那份温柔的思念,
亦或是,
那份深情的留恋吧。


作者:杨熙


 
越长大就越不懂得开门见山,攒着满心的感慨,憋着一肚子的话,却不知如何铺陈。

已是2012年的春天了,在这里不知不觉就过了8个月,算算日子还有39天就要回国。前几天,杨熙问我“姐姐你开始收拾回国的行李了么?”我说没有啊,不还早么。虽说我也日日夜夜牵挂着家人,思念着国内的同学老师,惦记着西门的小吃,但回头看看这8个月的交换生活,更强烈的竟是不舍。

来美国之前,每当有人问起学校,我总是轻描淡写,因为我相信没几个人能了解这个南部的小城市,更没几个人能对黑人学校夸奖称赞。而如今,我贪婪地享受着这里如新疆一样开阔明朗的清晨,如青岛一般湿润凉爽的傍晚,我不再羞于称赞这里的天,这里的空气,这里的风景,还有这里的人。刚来的时候还不习惯这里浓重的南方口音,而现在自己似乎也被这节奏感极强的Rap口语所感染,见面来个拥抱,“Hi,What's Up,Buddy?”

有时候觉得自己像穿越时空一般空降到这里,体验了一段完全不同的生活,安静、惬意、充实。 这八个月,走过了美国的东西海岸,从最西北的华盛顿州西雅图到最南步的密西西比河和墨西哥湾,从最繁华的曼哈顿区到这里只有Jatran Bus的Jackson,在不同的人群里穿梭,看到听到感受到了这个全世界最大资本主义的国家的残酷和温情。

在Jackson没有灯红酒绿的夜夜笙箫,没有烟雾缭绕的午夜烧烤,只有图书馆健身房和Dinning Hall。 这样的生活简单并安静,有时竟惬意地掠过了思考。
留在这里的文字并不多,照片似乎也只是偶尔会拍,可回忆却是满满的,暖暖的。

 
每次都写配有图片的游记,所用文字也未经过仔细的斟酌和思考,因为我仅仅想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展现最真实的我们,无论是为将要来的下一批交换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还是为几年后的我们提供最直接的回忆素材。所以我在记叙,用最简单的方式记叙着我们,但是今天,我特想写一篇彻头彻尾的抒情文章。没有图片的修饰,没有英文的陈述,就只有白底黑字的中文,富有感情的中文。

在这将近八个月的异国生活里,所获知识和成长远远大于了我曾自以为过的丰富充实的大一大二。经历了太多的第一次,经历了太多的不可预期,经历了太多的惊喜与感动,最重要的是经历了太多的思考和醒悟。我从未如此感觉到思考在生活中是那么的必要,学习在生活中又是如此多样。美琪老师,研究生的哥哥姐姐们,本科生的朋友们,每一个人都教会我很多,每一次的谈话也总是让我受益匪浅,茅塞顿开。我无法用语言去恰当的形容那份收获的不易,也无法用一个数字去客观的评估那份收获的重量,因为那是生活的知识-----如此可遇而不可求,无法从书本中获得,亦无法用金钱购买。

“中国人”,曾经提起这个词,既没有冷冰冰,也没有热腾腾,它对于我就是一个简单的名词。但是现在再提这个词,却总是慷慨激昂,心潮澎湃,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各种感情交错如流涌至。因为我知道“中国人”抒写的这份历史原来是那么的不易,“中国人”保留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不是简单的八字陈述,“中国人”在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生活的游子又是何等的不易与艰难!

感谢上帝的恩宠,让我们来到这所学校,抛开一切学术领域硬件设施等不谈,那两间坐落于四楼的“中国办公室”成为了我们最大的依靠和保护。学习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最后都能被解决。总感觉我们在玩游戏通关一般,我们在一关一关中被阻碍,又在一关一关中通过,前进,真的不知道下一个关口是什么,但最起码,有着那份美琪老师的帮忙,有着这群中国人的帮忙,关口,困难,变得不再那么可怕了。一起面对,总是要比一个人的战斗,要安心的多。

从来没有想过,会在这样一个地方遇上这样一帮好朋友。在国内,大家都是天南地北的分布,甚至还有分布在马来西亚的华人,但是如今,我们就这么机缘巧合的相遇在杰克逊,谱写了这样一段难忘的凯歌。朋友从未显得如此重要,而理解从未显得如此难得。朋友万岁!理解万岁!

自己真幸运,能在21岁这特别的一年里遇到最美好的你们,能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中和你们朝夕相处,能在遇到困难时得到你们最大的理解和帮助,能在闲暇时光里和你们一起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

亲爱的给我们很大帮助的美琪老师,总是帮我解决困顿的知性姐姐们,成熟稳重挑大梁的哥哥们,还有一起追寻梦想的姐妹们,谢谢!这一路,有你们,真好! = )

杨熙
于2012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