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些什么,却不知道怎样的措辞放在这样官方的博客上才叫合适。既不想单方面地叙述作为一个普通学生在学业上所承受的辛苦和在生活上所忍耐的单调,也不想过多强调身处异国他乡尤其是美国这种仍算得上人人趋之若鹜的地方所经历的新奇。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多面又复杂的,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会有全方位的体会。不过对于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我们前十几年生命历程的见证者,我还是希望和你们分享,分享我如同像中药汤一般在一个接一个时辰里熬出来的成长。而这封信里我想说两个词,一个是独立,一个是平静。

过完十七岁生日的第二个月里的某一天,拖着一个似乎比我还重的行李箱,抱着自己的枕头坐上北上的列车,就这样开启了我半独立的生活。之所以称之为半独立,是因为我要自己生活在离家千里以外的陌生城市开启全新的生活和学习模式,但我还能举着学校和家庭的保护伞,我只不过尝试着往的传说中险恶的社会伸了伸触角。可是在半独立生活的第三年,我终于迎来了一次质变。现在是我在杰克逊的第七个月,越来越体会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意义。虽然还没有到桌子上要堆满速溶咖啡,风油精等各类提神用品的年纪,却也恨不得每天醒着的时候都有百分之二百的精力,用来完全遏制从前丢三落四,手慢性子急,等等的坏习惯。其实,这与其说是在努力学会承担起对自己的那份责任,不如说是想避免对自己不负责任所产生的后果。就像我曾经听到一个同学说:“我现在已经28岁了,28岁的人行为是应该和别人(年轻的小女孩)不同的。比方说我现在买了个玩具,我绝对不会把这玩具撕成片玩儿,我只会好好爱护他,让他和我呆的时间久一点。因为我知道如果这玩具坏了,我再也不能哭着闹着让我爸爸妈妈再给我买一个来。

更为重要的是,我意识到了思想上的独立。以前读到诸位大家的文章莫不少有关于思想启蒙、思想独立的文章,即使学了中文专业也没有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去理解这些玄深的观念。直到今天下午,突然间意识到自己阅读内容的改变:先是一篇分析过去一年以欧债危机、利比亚战争、中美金融战为主线的中美等国际力量间的抗衡;后是一篇改编自缅甸非暴力民主政治家昂山素季生平的电影介绍。真是不可思议。就在一年以前,我还是那个花一个下午读完小说《兄弟》却只为其中一个死亡场景大哭不止的姑娘,永远懒得思考小说中对从文革到现代不同社会背景对人不同方面的残酷影响。也许思想独立的第一步就是改变寻求内心平静的阅读目的,跳出伸手可及的日常生活圈,而去了解更为宏观的世界,以具有哲理性的思维和历史性的视角。

有了独立做基础,才能找得到平静的入口。这七个月,做着最最普通的学生,每天的生活基本都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没有社团学生会缤纷的活动从而没有似乎谁都离不开我的繁忙,清清静静地把时间留给自己,学会和自己相处。逐渐的知道生活其实是不能分分秒秒计算的,两年前我是绝对想不到今天会身处美国,想不到我的方向会从语言转向传媒,想不到我会彻底打乱之前的人生规划。也知道自己的选择可以不依照他人的眼光,更要对抗满心的虚荣。也许这一点认识早就藏在我的潜意识中,因为它很好地解释为什么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要跑来外国。我就是为了开阔眼界,看看别人怎么活。

在这里的经历除了给与我平静,也让我认识到平静不是一劳永逸的产物,是要不断对抗的战果。还有三个月,我们就要结束在杰克逊日子回到原本的生活环境里去。日子越短焦虑就似乎变得越发严重。以我为例,一个来自城镇上的孩子考入北京的大学得以在全国首府生活和学习了好几年,似乎走出来以后就没有理由回到家乡,没有退路。如今能短暂地体验到留学生的生活,仿佛回去后也必须得到更多的成就才足以保持自己不退步。面对这种对抗,我学着把所有对立面的情绪转化为取得平静的动力,我知道日子还长,不要浮躁,不要慌。

其实零零总总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告诉爸爸妈妈无论我们在这里收获了多少经历,无论这些经历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有多么复杂,这都是让我们慢慢沉淀与成长的最好方式。你们不用担心或者牵挂,乖乖地等我们回家吧。

文 by 裴雅莲
Yu Shi
2/6/2012 02:28:31 pm

读了你的文章,觉得很是震撼。从心理年龄的角度来讲,我觉得你真的很成熟,而我却显得幼稚很多,很是惭愧。学习了。恭喜你一年的留学生活给你带来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这必将让你受用终生的。

Reply
Yalian Pei
2/9/2012 11:37:35 am

姐姐过奖了。我也很感激在这一年里遇到了你和你们,这是我的运气。

Reply



Leave a Reply.